行业知识   News
    无分类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從源頭減少塑料使用才是解決之道

2019-09-12 14:34:19      点击:

       最近,微塑料再次引發重視。美國領導的壹個科學家小組在北極鉆取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小的塑料碎片;在北極區域的積雪裏,也檢出了適當數量的塑料微粒……日益嚴重的微塑料汙染已抵達地球最偏僻的區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服装销毁处理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或顆粒,有片狀、線狀或塊狀等很多形狀。因為化學性質安穩, 能夠在環境中存在數百年至幾千年, 微塑料成為了壹類新式環境汙染物。


  海洋是微塑料汙染的“重災區”。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說,就現在的報道和研討來看,不管是在表層海水,還是海底堆積物中,近岸、大洋和極地中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


  我國從2016年開始對海洋微塑料進行監測,《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情況公報》顯現,渤海、黃海和南海監測區域表層,水體中微塑料均勻密度為0.42/立方米,最高為1.09/立方米。


  微塑料充斥的不僅是海洋。宣布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研討成果顯現,微塑料能夠經過大氣,抵達遠離初始排放源的區域,乃至壹些原始地帶。科學家戴昂尼·艾倫及搭檔對法國比利牛斯山脈壹處偏僻山地集水區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考察。在他們采集的大氣樣本中,發現了很多微塑料,測量所得的微塑料日堆積率為365/平方米。大氣模擬標明,這些塑料微粒是經過大氣從至少100公裏外運送而來的。


  不只是海洋和天空,人體內也同樣發現了微塑料。奧地利的壹項研討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品種的微塑料。近年來,研討者們相繼在牡蠣、貽貝和魚類等食物中,飲用水、海鹽乃至蜂蜜中都發現了微塑料。以全球均勻食鹽攝入量計算,壹個成年人每天攝入10.06克的鹽或等量替代品,那麽壹個成年人壹年約攝入2000個微塑料。易蘭是壹家知名環保安排的塑料汙染項目經理,曾參加食鹽微塑料查詢。她說:“咱們所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所吃的食物中都有微塑料的身影,它早已無處不在。”


  中國科學院海岸帶環境進程與生態修正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共同宣布的論文《海岸環境中微塑料汙染及其生態效應研討進展》顯現,海岸環境中的塑料微粒來歷十分復雜,既有河流、排汙、廢物堆積等陸源輸入,也有來自海洋漂浮廢物隨洋流和潮汐的輸入。微塑料能夠跟著河流壹路進入海洋,對沿途的水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從陸源看,汙水很多排放以及廢物堆積等是微塑料的首要來歷之壹。壹些洗滌劑、生活護膚以及工業原料等工業品中含有很多的微塑料成分, 其粒徑小、密度低,不易從汙水中別離或去除,會隨汙水壹起排到環境中。研討標明,在日常清洗衣物進程中,每次清洗可發生1900多個微塑料進入廢水中, 單位體積廢水中的微塑料量級可達100 /升以上。


  根據微塑料來歷,可分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指那些制作出來時,體積就很小的塑料片/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初步計算,壹支壹般深層凈化潔面乳有多達36萬個塑料微粒,市面上常見的壹瓶磨砂啫喱中含有高達10.6%的塑料微粒;次生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地上或海中的塑料廢物,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效果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2016年,聯合國環境大會就把微塑料與全球氣候變化、海洋酸化等並列為全球性重大環境問題。微塑料對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如何?王菊英說,現在還在研討中,“但我個人認為,其潛在影響不容小視。微塑料的粒徑小於5毫米,還能夠持續分解成更小的顆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需求引起大家重視。”


  據研討,進入不同環境的微塑料可經過物理、化學和載體效果對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發生影響。微塑料的物理和化學效果指進入有機體的微塑料,經過對生物體發生機械損害、堵塞等物理效果,以及釋放增塑劑等有毒化學物,直接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的進程;載體效果是指釋放到環境中的微塑料,經過富集環境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和生物群落,對生態系統發生負面影響的現象。


  《海岸環境中微塑料汙染及其生態效應研討進展》顯現,收集17個國家和區域海岸水體中100多個塑料微粒發現,其表面除了吸附有機汙染物外,還會吸附金屬元素、納米顆粒等。研討還發現,聚乙烯型微塑料對多環芳烴的吸附要高於聚丙烯型。


  不過,做人體健康影響研討,必需要找到壹個對照組。擺脫塑料汙染運動(BFFP)全球協調人旺·赫爾南德斯說:“大家都十分關懷微塑料對健康的影響,實際上做這樣的研討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實際中想要找到壹個人沒有塑料暴露,或體內不含塑料是十分困難的,咱們確實生活在塑料的年代。”


  雖然現在還沒有詳細案例明確指出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危險,可是世界衛生安排近來發布《飲用水中的微塑料》剖析報告,呼籲對大自然中的微塑料及其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展開更多深入研討。


  在環境中,微塑料為何會如此普遍?首要原因是塑料經用、低成本、可塑性高,被廣泛運用在工業及日常用品中;塑料無法生物降解,只會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咱們平常運用的塑料袋、礦泉水瓶、瓶蓋及泡沫塑料飯盒、杯子等都是微塑料的首要來歷。


  那該如何削減微塑料對食物鏈、環境等的影響?據統計,海洋中80%的塑料碎片來自陸源汙染,進入到海洋的塑料有94%最終沈降到海床,海面上漂浮可見的塑料僅是海洋中塑料汙染的冰山壹角。因而,打撈飄浮在海面的或是清除海灘上的塑料廢物,都無法從底子上處理微塑料汙染,從源頭上削減塑料的出產和運用,避免陸地上的塑料廢物進入海洋才是微塑料問題的底子處理之道。


  我國近期發布施行的《農業鄉村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明確提出了地膜收回要求,便是希望從源頭上避免陸源塑料廢物入海。“還要加大對社會各方參加廢物分類的支持力度,加強塑料廢物的收回和資源化使用;提升公眾意識,改變消費習氣,削減壹次性塑料制品的運用等。”


  企業應付起社會職責,承諾立即削減並最終逐漸篩選壹次性的塑料包裝和物品;重新規劃產品和包裝,經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出資處理方案等方法從源頭削減運用壹次性塑料制品。同時,政府應趕快推廣出產者延伸職責準則,要求企業承當相應的環境成本,從源頭規劃環境友好產品;推廣包裝押金制,推進商家與消費者合作實現資源妥善收回使用,並保證企業根據法令規範,執行可持續性的替代方案。